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行政学的提倡者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价值,力图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其主要观点如下:
(1)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点反思和批判。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与新公共行政学具有两种不同的效率观。 前者的效率是技术效率或生产效率,指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表示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强调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是机械性效率, 传统行政学所持的是一种机械性效率观,这种效率观是无意义无价值的:
传统公共行政学将效率作为基本价值的效率至上观造成了组织成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疏远与隔离,使组织失去了应该表现出的社会价值与责任;
传统行政学所强调的只在促进机械效率的某些行政原则(层级制、指挥统一等),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传统行政学的效率至上观促使以机械性效率为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服务的绩效(专注于成本利益分析),导致了总体上的无效率;
传统公共行政学过于迷信效率,造成了长远性的效率缺乏,在公共问题的解决上无能为力并且造成了更多问题(如社会差距加大、进一步的不公平不平等)。
传统行政学所强调的经济与效率目标,绝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更不是唯一的价值准则和终极目标。 新公共行政学的效率观是以社会价值观念为目标,规范地予以衡量的效率,即机械效率必须与公共利益、个人价值、平等自由等价值目标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是社会效率观。
(2)新公共行政学提倡社会公平价值观。
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观包括以下内容:
意味着对包括组织设计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
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平等性;
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强调公共行政管理的变革;
强调对公民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而不是以追求行政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
社会公平还强调在公共行政的教学与研究中更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以实现对解决相关问题的期待。
新公共行政学期待将“社会公平"价值全面运用于现代公共行政实践,赋予公共行政以伦理内容,以指导行政官员的行为: 行政官员及其组织行为应保障公民基本平等自由权的实现; 有责任和义务为最少受惠者平等获得公共服务作出各种努力。
新公共行政学期待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 公民需要行政体系运转的轴心,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满足,政治的民主必须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民主的行政过程中,致力推动行政改革民主化。
(3)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突破。
肇始于威尔逊、成熟于古德诺的传统的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将国家的政治功能与行政功能相对地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对行政学脱离政治学的母体而独立出来具有重大意义。 随后受到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革命"影响,行政学更是注重事实与价值二分,对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公共行政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精确描述乐此不疲,力图实现公共行政学的非政治化与非人格化,以期使其彻底脱离政治学而成为一门有关技术与工艺的科学。
然而,政治一行政二分法限制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二分法指导下的研究局限于非常狭窄的领域,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致使公共行政游离于社会政治现实之外,不能满足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政治一行政二分法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在现实的政治与行政运行中,行政体系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
鉴于上述情况,公共行政研究应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研究领域乃至研究方法上做一次飞跃:公共行政发展的焦点应定位于如何发展公共政策;在促进公共利益、建构民主行政的目标下,公共政策与行政组织的演进、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分析评估、公共政策执行等一系列问题应是当代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主题; 采用非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强调社会科学家应以其专业知识和才能进行价值判断。
(4)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
适应时代需求而变革是公共行政发展的根本动力。 公共行政组织是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具体承担者,其结构与功能状况与公共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传统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呆板、僵化,无法对飞速变化的社会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现有的公共组织将自身利益扩张看成组织发展目标,忽视其服务对象一公民的需要、忽视公民的平等自由权利,尤其是忽视经济、政治上最少受惠者的权利,使公共行政组织偏离了航道,违背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准则。 因此,公共行政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行政学用行政生态学的视角去认识组织的运作和分解行政现象,认为公共行政组织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运作过程:
分配过程:
新的公共行政必须关心分配形式。 依据从公共行政项目中获得的效益来处理人的物质的和服务的分配问题,成本一效用分析和成本一效益分析是其最常用的方法。
整合过程:
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的过程。
边际交换过程:
公共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
社会情感过程:
一种社会情感训练的过程,它也可以被视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工具。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新公共行政学主张建立顾客导向的组织形态,即将公民的需求作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建立应变灵活的组织形态,增加组织结构的弹性,以便对外界刺激作出迅速反应, 增强行政组织对社会需求的回应能力。 分权、权力下放、规划、合同、敏感性训练、责任扩大、顾客导向、组织发展成为新公共行政学分析组织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 新公共行政的倡导者还主张用诸如行政分权模型、居民控制模型、讨价还价模型等组织模型,对现有科层制组织体系尤其是组织结构进行改造。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