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起源于全员质量管理(TQM)。
当TQM要求将设备维修作为其中一项检验要素时,发现TQM本身并不适合维修环境。这是由于当时人们重视的是预防性维修(PM)措施,而且采用PM技术制定维修计划以保持设备正常运转的技术业已成熟。然而,在需要提高或改进产量时,这种技术时常导致对设备的过度保养。它的指导思想是:“如果有一滴油能好一点,那么有较多的油应该会更好。”这样一来,要提高设备运转速度必然会导致维修作业增加。
在日常的维修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不考虑操作人员的作用,对维修人员的培训也仅限于并不完善的维修手册规定的内容,并不涉及额外的知识。
许多公司逐渐意识到仅仅通过对维修进行规划来满足制造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要在遵循TQM原则的前提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最初的PM技术进行改进,以便将维修纳入到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
TPM最早是由一位美国制造人员提出的,但将其引入维修领域则是日本的汽车电子组件制造商——日本电装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实现的。后来,日本工业维修协会干事中岛清一对TPM做了界定并推广应用。
TPM是在全员质量管理(TQM)、准时制生产(JIT)等现代企业管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