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统计资料表明:
世界范围内目前有65%的企业都在广泛地推行5S或6S管理;
我国目前有89.4%的日资企业、台资企业以及69.6%的港资企业都在实施或推行55管理;
国内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七成以上的企业也在推行这种管理活动;近几年来, 内地很多国有企业,例如煤炭、钢铁、 电力等行业中的企业也在大力推行这种6S管理活动,电子信息、日用化学等行业中的企业也在了解或推行6S管理活动。
可以说,6S管理活动盛行于国内企业界。 但从运营实际来看,很多企业实施6S管理活动的效果差强人意,不太令人乐观。 原因尽管因企业而差异,
不明确6S管理活动推行的意义, 无法系统地推行这种管理活动,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企业来讲,6S是一种态度。
把想到的事情做到,把做的事情做好,是执行力的基本要求。 6S管理活动的推行不是为6S而6S, 而是为了形成具有高效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第一,对管理人员来说, 6S是基本能力。 现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异常事件时时、处处都在发生。 现场管理无非是管好人、机、料、法、环, 让现场井然有序是管理者的基本能力。
第二,对员工来说,6S是每天必需的工作。 如果现场混乱,就难以避免工具找不着,设备经常坏,物料混乱, 投诉不断,生产不安全,事故不断的现象,这样的现场,质量无法保障,安全无法保障,效益和效率也无法保障。
第三,6S是基础,有了良好的6S管理,TPM、TQM、ISO等活动的推行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如同开拖拉机上高速公路。 第四,6S的效果快速而明显,但如果不能持续,退步也很明显, 因而6S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指示器,连6S都不能做好的企业,其持续竞争力值得怀疑。
从日本企业推行6S管理成功实践来看:
第一,65管理是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建设一流员工素质队伍的基础管理手段。
6S管理组织体系的使命是焕发组织活力,不断改善企业管理机制,6S管理组织体系的目标是提升人的素养、 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尽管6S管理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取用寻找物品很方便,环境整洁干净,标识清晰明确。但这些都可以说是6S管理的基本“疗效"”。 6S管理真正精髓的地方,却不是在现场环境的整洁方面,而是企业持续改善的发动机,是员工素养提升的助推器。
第二,6S管理是形成组织认同、理念与文化认同,进而产生一流企业文化的基础管理活动。 6S管理中6个“S”要素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构成相对完备的体系,其中提升人的素养,形成追求卓越、 精益的企业文化和形成企业人力的合力是6S管理的中心和内核。
可以想想,为什么5S管理(65管理的基础)起源于日本?
文化原因是根本。日本人多地少(国土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 人口1.3亿),资源贫乏,在这样特定地理、人文环境中,日本每一位民众都深知资源的重要性,懂得节约资源的意义。
由此,、他们发现5S在节约时间、 空间, 提高效率, 确保质量等管理层面上的巨大经济价值,于是5S就油然而生,并遍及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而遍地开花, 由此惠及整个民族。 在日本居家中,他们的空间可以非常狭窄,但其整洁度和条理性却不容置疑、毫不含糊。 这是一种认同的文化,是一种文化素养。
6S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素养”。按照6S的本意, “整理”是分清工作场所任何物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把不必要之物清理掉; “整顿”是把确定留下来的必要物品,有规律地摆放整齐; “清扫” 则是将工作场所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都彻底扫除干净;“清洁”是认真保持前述3项工作的成果; “素养” 要求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出积极主动的精神,严格按规则做事,素养即习惯, 习惯即文化;“安全”就是要落实全员安全教育,树立缜密的安全生产观念, 消防设施、器材有效方便,安全通道通畅无阻,员工按操作规程,准确完成每一个动作,防患于未然, 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纵观6S管理内容, “整理、 整顿、 清扫”能为工作场所达成最大的有效空间和最合理的器具摆放,并立体地进行空间大扫除。工作器具顺手可得,既节约许多手忙脚乱找资料,翻箱倒柜找工具的时间,又身处于爽心悦目,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之中。
这一切是提高效率、 提高工作质量的良好手段,是提高企业管理品位的重要法宝。 6S的前三项只是其首先要做的工作, “清洁"和 “素养”才是其核心所在。 把6S前三项的良好开端推广开去,自觉将其变成习惯,形成动作的下意识,成为自身品格的组成部分,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清洁”和“素养” 之保持与习惯的要求,最终达到人的素养的不断提升, 也只有人员素养的不断提升才能使6S长兴不衰,持之以恒,充满活力,显现完美的效果。为此,企业6S管理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意义。
基础管理提升和强化:
内部推进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深入,管理更切合企业实际,和谐运营; 外部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与产生良好的社会美誉度。
理念认同与素养形成:
形成企业合力,消除企业发展的内部障碍,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责任意识培育与养成:
对岗位负责,对企业负责,消除责任区内的安全隐患, 确保责任区内现场整洁与形象保持, 确保责任区内的活动与衔接不影响相邻环节的效率。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