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分析师、投资顾问都可以靠边站,感性情绪也能量化为理性数据,社交网站+实时新闻+交易数字,走势预测一目了然,短短1分钟见真章。
你若是出色的分析师,会发现业务部门的要求是最好能未卜先知,不仅提出问题,同时还要交出解决方案。这不就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吗?但“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痛苦,每逢月底当数据已经全部备妥时,分析师往往要花数天才能提出观点。他们要确认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具备严谨的逻辑,对商业足够理解,才可在有限的时间里窥一斑而见全豹。
不过,2005年1月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让人大开眼界。在谷歌公布上一季度业绩后,几分钟内,一家叫AutoInsight的公司就发表了对该业绩报告的观点,及对谷歌未来股价走势的评估。为何这家公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反馈?而且我们发现,它用同类方法已经发表过很多篇没有作者的机器人文章。
集合数据指引后市
我们知道,证券交易及对冲基金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时判断,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定量研究,哪怕比别人早1分钟预见股票的走势,都可赚到巨额利润。这种预测随着更多的社交信息如脸谱网、推特、实时新闻及交易数据的整合,变得越来越有看头。实时分析正是运用了大数据的优势,在某一公司的业绩信号出来时,迅速刷新信息、辨识市场预测与业绩报告的差距、追踪实时市场反应,包括专家言论及交易情况,让其更有能力判断市场走向。
在资本市场中,多年前已有人关注股民情绪对市场的影响,这也是大数据在资本市场最早的应用之一。当中关键在于大量参差不齐的社交数据,是否能帮助判断市场?其实,单靠社交网站的数据是不足的,若能结合交易和新闻等历史及实时数据,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便可立刻做出媲美资深分析师的报告。
HedgeChatter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每天实时扫描大量聊天信息、相关股票的全球交易记录及股票评论员的专业分析,借此估计股票的波动和变化趋势,并直接使用社交数据信号去分析数千支美国股票的实时交易,预测的准确率颇高。
四大角色各有优势
我们若进一步深究这两个例子,可发现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和专家这四个角色在其中的作用。计算机不但具有对数据和信息的无限记忆能力和高速处理能力,而且不用休息;互联网创造了海量信息,并可瞬间把它们关联起来;大数据的厉害之处在于能把所有东西进行量化,方便人类识别盲点、重新认知事物,并对事物进行全景的理解和分析,更能从众多变量中快速找出核心变量或事情发生的规律;专家则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做出正确判断。
了解这四方面的优缺点,才容易做出成功的大数据产品和方案,反之则容易失败。因此,在我看来,自动化分析报告并不会对有经验的分析师产生威胁,一点都不用担心机器会冲击这个行业,反而可以好好利用机器的强项让自己更具威力。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话:大数据就是学会如何活用别人的数据冗余,坐在金山上吃馒头还是吃鱼翅,就看你的本事了。自动化新闻和股票分析让我们产生了无限遐想,未来,小说、食谱甚至音乐,未尝不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创作。
证券业大数据案例:HedgeChatter
你都是如何预测一张股票值不值得投资?凭感觉?公司近期消息?专家评估?市场交易数字?如果能同时间将这些信息整合,或许便能更有效地掌握市场行情。HedgeChatter搜集网络上关于金融市场方面的信息,通过股民之间的交流、全球市场的事务数据、新闻信息等,为投资者提供股市的市场情报,整合大量的数据与意见交流,提供金融市场的预测。
思考
如果你身处证券相关产业,请思考大数据将对证券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对你的工作流程与绩效将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1. 现代证券业资本密集、信息密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大数据也有大量、多样、快速、准确的特性,两者碰撞后,会产生什么火花?
2. 证券业应用大数据,有人用推特发文追踪公众情绪,有人用谷歌关键词搜索次数预测股票走势,对于证券业+大数据,你还有什么样的新创意?
3. 除了股票价格、交易记录等数据之外,还有什么金融数据源可以协助你做好工作?
4. 想一想大数据可以怎么帮助你了解客户的需求与期望、增加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