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景:成为世界级的管理咨询公司,用全球智慧,成就中国企业!让中国智慧,实现全球输出!专线:400 829 7858 专家快速对接:18578460305 (微信同号)
  • 6000+实战卓越案例成为世界级咨询公司

  • 1000+专业顾问团队中国智慧,世界输出

  • 90%老客户转介绍率用智慧赋能企业成长

《何树林股权战略课》正在报名,六大模块,十个案例深度拆解,干货,实战,接地气!
主页 > 知识中心 > 其它知识

西里尔·诺思考特·帕金森:无处不在的帕金森定律



作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管理学家,西里尔·诺思考特·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出生于1909年,既有美国人的幽默感又具备英国人绅士般的孤高自傲。他是英国历史学博士,就读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先后在皇家海军学院、利物浦大学和马来亚大学执教,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20世纪60年代,他移居美国,又在哈佛大学任教。

1975年,帕金森在马来西亚的一个海滨度假时,悟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后来他将这个定律发表在伦敦的《经济学家》期刊上,从而一举成名,从此让世人知晓了这个人类社会注定无法摆脱的神奇法则。他的《帕金森定律》一书出版以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美国更是长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在书中,他向人们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其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他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最终发现,一个人或不同的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的时间——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总是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帕金森对此举例说: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一定要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安排给C和D,自己掌握全面。C和D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两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D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7个人干,A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当然,7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的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7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塞责,下属产生了矛盾,领导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任、会议出差、恋爱插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都需要认真研究,于是工作越来越忙,甚至7个人也不够了,然后人员继续膨胀。

作为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帕金森定律向人们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为了更科学地证明这个规律,帕金森用英国海军部的人员统计数据来进行了证明:1914年,皇家海军的官兵一共14.6万人,基地的行政官员和办事员有3249人;到1928年,官兵降为10万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员和办事员却增加到了4558人,增加了40%。

帕金森总结出来的这条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事情还是那些事情,人员却不断增加,而且规模还在变得更大,人员工作效率每天都在下降。这个发现一问世,帕金森定律就成了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甚至被演变出很多别样的阐述,成了一种“处世圣经”,用来解释和剖析官场与职场的种种潜规则。

 

 









站内相关搜索: 西里尔·诺思考特·帕金森:无处不在的帕金森定律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