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之所以成为博弈论最经典的案例之一,是因为需要面临两难的选择,这种两难的境地,在政治、经济、生活领域都广泛存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价格大战,彩电大战、洗衣粉大战、饮料大战等,这些困境中的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两败俱伤的价格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商家价格大战,彩电大战、洗衣粉大战、饮料大战……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商家之间拼的你死我活。事实上,每一种产品的价格大战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我们可以解释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价格战中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但对厂商来说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我毁灭。
我们可以从商家价格战中引伸出两个问题,一方竞争削价的结果或“纳什均衡”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利润结局。另一方如果不采取价格战,作为一种双方敌对博弈论的结果会如何呢?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或者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那么垄断双方的共同利益将达到最大,这种情况就是由垄断经营所形成的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企业都采用正常的价格,使得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
还可以从上述两个问题引出商家竞争的一条基本准则:“把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别人事先定下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使利润最大化,而消费者则希望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价格垄断,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正是WTO和各国政府都要求加强反垄断的力度的意义所在。
食品行业的价格战
食品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是居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因此每到商场总能看到同行业在大打价格促销大战的身影。2007年夏,中国食品行业普遍刮起了联合涨价风。6月21日,光明、蒙牛、伊利、三鹿等14家国内外乳品企业聚集南京签署“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宣言约定取消特价、降价销售等促销方式,此宣言被认为是一种行业的联合涨价。7月26日,统一、康师傅、日清、今麦郎、华龙等方便面生产企业也宣布集体涨价20%至40%。对于此次联合涨价,企业均给出了遏制低价竞争,维护行业长远发展的统一理由。
但是联合遏制低价竞争的结果怎样呢?联合涨价宣言的墨迹还没有干,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商家,再一次把商场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不到两个月,在商场的货架上,方便面“涨价联盟”成员之一某品牌的葱爆羊肉方便面就搞起了买两包方便面即可获赠一副扑克牌的促销活动;而有的超市中,某著名品牌方便面则是买五连包送一个酱罐;还有方便面展开了“买五送一”的活动。
牛奶商家的情况也与方便面商家大同小异,“买一箱伊利纯牛奶送3袋250毫升牛奶”、“光明利乐枕原价22.8元,现价18元”、“原价3.2元特浓纯牛奶现仅售2.2元”、“蒙牛买一箱送一袋”……乳制品业的知名品牌无一例外,全部参加了促销活动。几乎无一例外,商场的促销广告牌上标明促销活动时间是在乳制品业“涨价联盟”形成之后。
为什么这些当初如此高调、如此信誓旦旦的价格联盟在短时间内就烟消云散?这是因为各商家陷入了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
我们假设有两个商家甲和乙同时面临着降价与不降价的选择来说明。如果双方都不降价,则双方都保持原来的销售利润,增加的赢利为0;如果双方都降价,则各增-50的利润;如果甲厂降价而乙厂不降价,那么甲通过降价扩大了市场份额,赢利增加100个单位,而乙因为坚持不降价而失去了市场,赢利增加-100个单位;反之,如果乙降价而甲不降价,而乙赢利增加100个单位,而甲赢利增加-100个单位。那么从双方最好的结果来看,就是双方都不降价(相当于“囚徒困境”中的两个人都不招)。但如同囚徒困境一样,如果对方不降价,我最好降价(我不降价得0,降价得100);如果对方降价,我更得降价(我不降价得-100,降低得-50)。最终结果是,只有降价成为了每个企业的优势策略,这就是“涨价联盟”短时间烟消云散的原因所在。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