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恋人,既是你的合作伙伴,也是你的对手,有时甚至是你的敌人。在恋爱这场博弈中,谁能熟练地驾御博弈规则,谁就是爱情的赢家。我们要想成为爱情的赢家,就要学会爱情中的博弈方法:要学会与“亦敌亦友”的恋人合作或者是“斗争”。
在经济学的博弈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状态,就是大家都自私地计算自己的最大利益,博弈的结果就是不动手获益最多。这种不合作或者背叛对方的策略在博弈论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即“囚徒困境”。
所谓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种非零和博弈的经典对局,最早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两人提出相关的困境理论,之后又由顾问艾伯特·塔克以囚徒的例子进行阐述,遂被命名为“囚徒困境”。
简单说来,两个小偷被分开来审问,警察宣布的政策是:
1.如果都不坦白,每人判1年;
2.如果都坦白,每人判3年;
3.如果一个坦白,另一个不坦白,那么坦白的当场释放,而另一个判10年。
为了防止串供,两个小偷都无法知道对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而且,这两个小偷都不讲江湖义气,只关心自己的刑期。那么此时对于每一个小偷来说,最合理的选择是什么?
小偷甲的想法是:我要是招了,乙如果也招,那我就被判3年,这至少比蹲10年强;要是乙不招,哈哈,我就自由喽!招了好!虽然我不招有可能只蹲一年就出去,但谁知道乙那厮会不会出卖我来换当场释放呢?那我就得蹲10年了,还是招了好!
这样一分析,对于甲乙双方来说,坦白始终是最合理的策略,于是两人各蹲3年。但这种对个人最佳的选择,从整体来说恰恰都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相反却是最坏的结果,因为如果他们不是背叛而是合作,都拒不招认,那么都只要一年就被释放了。
处于恋爱中的人们,其实也是走进了一个“囚徒困境”。从大的方面说,双方都有“变心”和“不变心”两个选择,而从小的方面看,需要博弈的情境就更多了。
在恋爱的“囚徒困境”中,两个人都不变心,一直走到最后是最好的结局。但是从表8-1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恋人之间最理性的选择居然是分道扬镳。但是爱情的博弈真的那么残酷吗?现实中的恋人,大部分都是希望能一辈子和对方厮守的,甚至有人被对方抛弃了还不死心。
与“囚徒困境”不同,恋爱博弈模型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恋爱的双方不是被隔离的,他们往往天天都在一起。恋人在一起的时候,为了防止对方变心,总要设法让对方相信我们能遇到对方是人生中最好的事,我们是最适合对方的选择。而对于身处异地的恋人来说,他们此时的情境就和“囚徒困境”几乎一样了。按照“囚徒困境”得到的结果,他们除了违背誓约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现实中幸福的恋爱关系也是有博弈论原理的。因为恋爱不是一锤子买卖,它是一个每天都在上演的重复博弈。没有两个人天生就是合适的,重复的博弈使得“一报还一报”的作用变得非常明显,恋爱中互相在乎的双方会因此改变自己,配合对方,与对方磨合,慢慢走向幸福。
有人说结婚后是进入了天堂,而有人说结婚后是步入了地狱。对于每个人来说,结婚了就意味着不再有单身时的自由自在,不再有恋爱时的风花雪月,每天被柴米油盐包围着,多了很多义务和责任。
张爱玲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于千百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百年中,在时间无垠的荒野中,有两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样相逢了,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有轻轻地道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这是一段非常浪漫的话,“剩女”们大多也有属于自己的浪漫梦想。但是她们如果想要摆脱现在的“剩女”身份,就应该先脱离自己为自己建造的“虚拟环境”,不能把自己一直围在一个“宅”的小圈子里。与此同时,“剩女”这个群体在选择自己的情感或是婚姻时,切记不能盲目效仿别人的相处模式,或者是与人攀比,想要真正地在爱情“博弈”中突围,还是要靠自己。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