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景:成为世界级的管理咨询公司,用全球智慧,成就中国企业!让中国智慧,实现全球输出!专线:400 829 7858 专家快速对接:18578460305 (微信同号)
  • 6000+实战卓越案例成为世界级咨询公司

  • 1000+专业顾问团队中国智慧,世界输出

  • 90%老客户转介绍率用智慧赋能企业成长

《何树林股权战略课》正在报名,六大模块,十个案例深度拆解,干货,实战,接地气!
主页 > 知识中心 > 其它知识

决策的五个要素



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了决策的五个要素。了解这五个要素对我们做有效的决策很有帮助。

(1)要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决策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所以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采用例行程序来决策;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处置,即进行非程序决策。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实际上没有做太多决策的必要。他既然已经设计了一套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件,就可以运用有关原则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一位管理者如果天天要做决策,时时要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一个疏懒和无效的人。

(2)要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就是决策最低限度应该达成什么目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换言之,就是决策的目标是什么。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边界条件说明越清楚和越精细,则据以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需解决的问题。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思考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决策能被接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如果老是考虑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如果你一开头就问:“这样做恐怕别人不肯接受吧!”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心得

在管理工作中,约有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如果没有这些程序化决策,就意味着公司制度没有规范,一切的事情没有制度化,于是我们会像消防队一样,天天忙着救火。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步。一项决策如果不能付诸行动,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人的工作和责任,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也就是说,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却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层面,必须力求简单。

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决策行动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若想了解已做出决策的前提是否仍然有效,或者是非经过时,那么只有亲自检查才最为可靠。所以,如果管理者老坐在办公室,不到工作现场,他和实际情形必将越来越脱节。









站内相关搜索: 决策的五个要素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