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景:成为世界级的管理咨询公司,用全球智慧,成就中国企业!让中国智慧,实现全球输出!专线:400 829 7858 专家快速对接:18578460305 (微信同号)
  • 6000+实战卓越案例成为世界级咨询公司

  • 1000+专业顾问团队中国智慧,世界输出

  • 90%老客户转介绍率用智慧赋能企业成长

《何树林股权战略课》正在报名,六大模块,十个案例深度拆解,干货,实战,接地气!
主页 > 知识中心 > 其它知识

晕轮效应有趣的例子与实验



有趣的例子

“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为爱慕之情所迷,觉得所爱女子无处不美。黄庭坚的诗“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便是由这句古话而来的。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双方看来也是无所谓的。

其实,这就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有趣的实验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博达列夫实验,亦证明了同样的道理:

在课堂上,苏联学者博达列夫向两批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告诉第一批学生这是一名罪犯,因杀人而入狱;告知另一批学生这是一个物理学家,曾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然后,他要求学生根据其形象描述他可能具有的性格。结果,第一批学生的评价都是贬义的,而第二批几乎全是赞美的。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效应是由知觉者的情感引起的,对他人的一种主观倾向。由于我们在知觉他人时有一种情感效应,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就容易出现偏差,这一偏差表现为当某人或某物被我们赋予了一个肯定的、令我们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我们赋予许多其他好的特征。

再有,中国有句古话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如果爱一个人,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会喜爱。要知道,依我国自古流传的迷信习俗,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爱屋及乌”的现象呢?

其实,这也是晕轮效应的典型表现。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认识事物时,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或其他事物做出全面的结论。它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









站内相关搜索: 晕轮效应有趣的例子与实验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