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一般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INTEL 公司前CEO 安迪·格鲁夫。
(一)危机公关的概念
人们通常所说的危机,其外延非常广泛,如财政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军事危机、管理危机等。就社会组织而言,危机事件指的是严重危害组织正常运作的、对组织的公众形象造成重大损害的、具有比较大的公众影响的突发事件。如严重的毒气泄露、环境污染、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食物、药物中毒事故等。危机使组织面临十分困难的处境,陷入舆论压力之中,失去公众的信任,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组织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危机的能力如何,是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的大事。
危机公共关系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种类型。狭义的危机公关,主要指组织危机事件时,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来获得社会公众的谅解,进而挽回影响的一项工作。广义的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对危机事件进行预测与防范、发现与处理,以及修复与完善组织形象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公关危机是一种状态,是对所出现的问题的描述。危机公关则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行动过程,包括危机的预防、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但并没有表明危机的诱因或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
(二)危机事件的特点
对任何社会组织而言,要做好危机公关,首先必须了解危机事件的相关特点,透过现象解析事件发生的本质,对症下药,使组织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1. 偶然性与必然性
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是必然会发生的,这是公共关系存在的必然结果。
危机的必然性是指危机不可避免,即只要有公共关系就会有公共关系危机,必然性是公共关系作为开放复杂系统的结果。任何社会组织,无论成功与否,无论规模大小,在发展的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遇到危机。对《财富》杂志500 强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一项相关调查中显示,8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人们必然要面对死亡一样,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当然,危机的破坏程度不一定都是致命的,可能仅仅是组织发展道路上的一小块绊脚石,但危机是时刻存在的,即便我们不希望它的到来。
诱发危机产生的原因,却是偶然性的。
危机的偶然性是指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一次小小的失误、一个突发的意外、一场误会,不期而至的偶然事件,使平静发展的组织公共关系突然失衡,导致公共关系危机的出现。由于公共关系大系统是开放的,每时每刻都处于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之中。其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因某种偶然因素而致失衡、崩溃,形成危机。特别是那些组织外部的原因造成的危机,如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的改变、科技新发明带来的冲击等,它们往往是组织始料不及并难以抗拒的。可口可乐的危机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在全世界有许多分公司,组织受到各个地区的媒介的监督与关注。2000 年2 月27日,由于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错误报道,从而引发组织的一次危机事件,这种报道是组织无法预测和无法控制的,只能在这样的问题出现后,组织采取相应的办法去处理。对于这些难以预测的在暗中起作用的因素,任何公关社会组织都要有专门的研究、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防范。
2. 突发性与渐进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危机的出现,事实上是发挥不良作用的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酿成危机的因素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潜伏期的隐藏和埋伏后,如果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它就会继续膨胀。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形成组织公共关系危机的总爆发,给人的印象就是突然爆发。
一个组织突然爆发了危机,事实上不会没有任何潜在的因素,无论是来自主观,还是客观,还是两者都有的原因,都是公关人员平时疏于警觉的后果。事实上,一次突然的毒气泄漏,会是管理或器具性能的漏洞造成的;一次突然的食物中毒,往往是平时不注意严格把握细节造成的;一次突然出现的恶意中伤,即对组织形象、信誉的伤害是组织平时在人际关系中疏于努力造成的。由于来得突然,又有很强的力度,往往使企业措手不及,给组织造成很大冲击,使企业有突临泰山压顶之感。央视2011 年3·15 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双汇产品在全国遭遇销量前所未有的“滑铁卢”。究其原因,该事件的爆发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双汇长期对进货管理的松懈与纵容所致。
3. 破坏性与建设性
从火灾、爆炸、飞机失事、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到原油、化学物品、工业废料的排放,以及恐怖分子的活动、计算机灾难,现代危机的种类已变得繁多复杂,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危机一旦出现,在本质上或事实上都会起破坏作用,不只是对组织而言,也是对社会而言的。对组织来说,它不仅会破坏目前的正常生产秩序,使组织陷入混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使公众与组织关系突然恶化,对组织未来的发展、经营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发生了有人身伤亡的事故之后。从社会角度看,组织危机会给社会公众带来恐慌,导致了社会一定的无序状态和混乱状态,有时还会给社会造成直接的物质损失,如产品不合格或是机毁人亡的事故,抑或污染公害,给人造成终生残疾或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根据系统学的观点,危机既有破坏性特征,又有建设性特征。危机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媒体和公众的目光被高度吸引。这对企业组织来说其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外部传播资源,如果抓住合适时机转移公众的目光,或者借力发挥,找准新闻点制造出另外一个公关事件,将能迅速提升组织和品牌形象。认识危机的破坏性,才不会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认识到危机的建设性,才会采取主动姿态,沉着冷静而满怀信心地面对危机,为组织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声誉,树立组织的形象和为组织的重大问题创造机会。正如伟达公关公司一位经理所说:“危机,即危险加机遇。”对受损的组织形象的恢复要有迅速的切实有效的危机对策。例如,“洽洽”香瓜子借“甜菊风波”弘扬民族品牌,不但有效化解了危机,而且增加了企业美誉度和知名度。
4. 急迫性与关注性
组织公共关系危机总是在短时间内猛然爆发,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危机一旦发生,就有飞速扩张之态势,它就会像一颗突然爆炸的“炸弹”,具有在短期内向更大范围、更多领域蔓延的能量,在社会中迅速扩散开来,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例如发生在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的疯牛病,非常严重,所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提出应对方案、做出决策。
危机爆发会造成巨大影响,刺激人们的好奇或恐惧心理,组织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媒体、公众及政府密切关注的焦点。它往往是新闻传播媒体最佳的新闻素材与报道线索,成为竞争对手发现破绽的线索,成为主管部门检查批评的对象。随着现代传播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组织所发生的危机,像一根牵动社会的“神经”,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令社会各界密切关注。所以必须牢记“兵贵神速”这一兵法格言,强调危机公关的时效性。例如,2011 年5 月24 日爆发台湾塑化剂事件,波及全台食品生产销售领域,各大传统媒体也进行了实时报道,塑化剂事件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